金管會修法規定企業揭露火災事件 | 企業落實ESG的創新策略 | 台灣永續投資與國際潮流漸趨一致 | 上市櫃497間缺少女性董事
金管會修法規定企業揭露火災事件
金管會在今年8月就已公布「公開發行公司年報應行記載事項準則」及「公司募集發行有價證券公開說明書應行記載事項準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如今因屏東明揚大火,金管會針對此兩案草案也進一步修正推動永續發展執行情形附表,強化要求公司揭露當年度火災件數、死傷人數、死傷人數占員工總人數比率及因應火災相關改善措施。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近期在例行記者會也進一步說明,金管會並非針對個案修法,但隨消防安全管理重要性與日俱增,金管會接受消防署建議,決議增加公司火災相關揭露事項,希望促使公司提升消防安全管理。
另外因應ESG浪潮,金管會在此次草案修正上還有4項重點,分別為一、擴大公司治理評鑑結果落在倒數二個級距、公司獲利成長達1成以上員工薪資卻沒增加、公司損益衰退達一定程度但平均每位董事酬金卻增加,3種情形下上市櫃公司必須揭露個別董事酬金。二、增訂上市櫃公司應揭露溫室氣體減量基準年、減量目標、策略及行動計劃。三、修正原溫室氣體盤查及確信情形揭露附表,改以開放式表格以利增加公司揭露氣候相關資訊的填報彈性。四、依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金管會將循序漸進要求資本額達新台幣20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應提前至股東會召開日14日前申報股東會年報。
驅動創新的ESG策略
作者:倡議企劃 https://reurl.cc/7MA24k
2050年邁向淨零,已是全球各產業間的重要共識,放眼台灣中小企業數量占全體企業98%以上,台灣在淨零的願景中也加緊步伐,若能齊步轉向,則可以驅動巨大的影響力。
近日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在ESG論壇上,就談及金融服務業的淨零課題,由於組織內部的碳排相對其他產業少,在碳盤查中的「範疇一」與「範疇二」也較好掌握,相對來說「範疇三」中上下游供應鏈的排放,才是最大的挑戰,所以如何透過金融服務,在其中發揮影響力就是關鍵。
針對能源轉型,陳鳳龍董事長也表態說,能源轉型不能只侷限於太陽能,應開展到小水力與地熱等多元綠能,致力發揮台灣的水力優勢,尋找發電機會點,以及持續投入高技術的地熱探勘。且在投資上也須多面思考,若以太陽能為例其不僅需看發電績效、如何延長電廠壽命,更重要的是要設想電廠終究要除役,讓回收的太陽能板材料能回到工業循環中再利用。
另外,針對打造淨零轉型的競爭力,陳鳳龍董事長也點出淨零轉型的競爭力上最不能忽視的就是「人才」策略,人才是建構ESG各個面向中關鍵的元素。陳鳳龍董事長就進一步說明,良好的公司治理(G)必須「由上而下」,如培育中高階的人才,可協助規劃職涯發展,或是讓員工能有機會至國際研究機構研讀,持續開拓眼界等策略。
台灣永續投資與國際潮流漸趨一致
國立台北大學商學院全球變遷與永續科學研究中心正式發布最新《2023台灣永續投資調查》。調查發現,2022年歷經俄烏戰爭加深全球通膨,迫使聯準會加速升息,全球股市波動劇烈。此外,因國內新冠疫情爆發,保險業者2022防疫險高額理賠,導致2022年回覆之資產總額及永續投資金額同步減少,但即便面對眾多不利因素,台灣整體永續投資比例仍維持增長趨勢。
調查由國泰金控贊助委託國立台北大學全球變遷與永續科學研究團隊,根據全球永續投資聯盟的研究方法進行問卷設計,針對台灣近百家主要機構投資人進行調查,整體回覆率約65%。
台北大學金融與合經系教授黃啟瑞指出,其中台灣機構投資人所使用的永續投資方法中,依然以「負面排除法」居首,其次為「ESG整合法」,「永續主題投資法」則維持第3。
若依資產類別區分,國外債券為主要的永續投資商品,占永續資產61%,金額約新台幣9.9兆元;台股次之,占永續資產17%,金額約新台幣2.7兆元,整體趨勢與2022年度調查結果一致。
調查結果顯示,進行永續投資的機構投資人比例持續上升,整體永續投資比例亦同步增加,其中遵循氣候變遷倡議比例提升,並將氣候變遷管理納入投資決策流程,投資氣候變遷相關主題、投資綠色債券等上述措施,以應對氣候變遷風險。
上市櫃497間缺少女性董事
作者:工商時報 https://is.gd/dvUoQA
董事會不能清一色都是男性。金管會要求明年起上市櫃公司依董事屆期至少有一席女性董事,證期局主秘尚光琪11/14指出,截至3/14,有497家上市櫃公司尚未設置女性董事,占比達27.9%。
證期局就指出,歐美國家的女性董事占比大多超過1/3,亞洲企業的性別平等較落後,目前有強制設立女性董事的有香港、馬來西亞、韓國,然而台灣在亞洲國家中也並不算落後,因像日本、菲律賓其實都還尚未強制。
台灣金管會在3月就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為推動上市櫃公司提高女性董事比例,就推出三大措施,一是今年起申請首次公開發行的公司應至少委任一名女性董事;二是明年起應依董事屆期完成委任至少一名女性董事;三是後年女性董事未達1/3者,須在年報揭露原因及改善措施。
另外針對獨董人數與任期,金管會也參考OECD公司治理原則提出新制度,最晚2027年上市櫃公司獨董席次須逾1/3、任期不得超過三屆、即九年;若以去年底數字推算,目前董事會中有一位萬年獨董的公司有504家、獨董席次少於1/3的有225家,在2027年之前都要調整完畢。
針對金管會祭新制要解決萬年獨董,業界也質疑會引發「獨董荒」。金管會表示,目前證基會人才資料庫獨董人選有1,500位,依現行規定,每位獨董人選至多可擔任四家上市櫃公司獨董,即供給面達6,000人次,不致出現獨董不足問題。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