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接軌SDGs目標|高雄國家體育館全台獨家符合減碳趨勢|綠盟「ESG檢測儀」輕鬆現形 |中研院携台電推「去碳燃氫」是什麼
雲林接軌SDGs目標
作者:遠見雜誌
「淨零永續.雲林先行」,身為產值高達890億元的臺灣農業大縣,雲林致力推動綠色典範產業。自縣長張麗善上任以來,稟持「淨零永續.雲林先行」理念,極力推動經濟發展、永續農業、大健康產業三大綠色典範主軸,導入AI科技應用於現代農業,重視食安、教育、藝文、觀光等等全面脫胎換骨,雲林縣早已經顛覆大眾過往的既定印象,幸福指數直線攀升。
根據ETtoday 9月針對雲林縣18歲以上居民進行食安食育民調顯示,張麗善縣長團隊推行食農政策稟持「提升學童食安政策」、「提升學童膳食品質」、「提升學童飲食健康教育觀念」三大主軸,不但確保學童營養午餐安全無虞、提升膳食品質,更落實食農教育理念融合教材。此外,也將「實農」進入校園,以有趣方式建立學童正確的食農觀念,調查統計,雲林縣府力推的10項食農政策均獲得84%以上高度信任,獲得民調高度肯定。
當全臺陷入萊豬、進口蛋的產地標示爭議並引爆食安風暴,人心惶惶,對食品安全問題更加關注,所謂「民以食為天」,吃得安心安全就有幸福感,民眾幸福指數由何可見?據ETtoday民調雲揭示統計結果:雲林縣府3項政策贏得了超過9成的肯定,包括「偏鄉學校中央廚房計畫,並加碼補助廚工及營養師人事費、午餐運送採用冷鏈保鮮車、控溫餐車,智慧化全程監控」榮獲92.9%肯定;「校園午餐3章1Q」政策獲得92.6%認可;「與癌症關懷基金會合作的飲食教育政策,以有趣的方式推廣健康飲食教育」爭取到90.5%支持度。據調查有76%以上民眾滿足地表示在雲林縣感到幸福。
AI雲林良品邁進淨零「智能農工商」,近年來全力朝「智能農工商」方向邁進,人工智慧為「雲林良品」加分添翼。比如熱銷海內外的雲林特產臺灣鯛,運用AI科技結合養殖技術孕育而成肉質鮮美Q彈,運用的智能養殖池,不但能讓用水量大降到0.0149%以下,有效發揮節水省電功效,達成水循環再利用的環保模式。不僅如此,養殖場上方設置太陽能板,一地兩用,節能、儲能又創能,值得欣喜的是臺灣鯛產值甚至增加到23倍,成果傲人,引起國際間讚嘆並有意取經。
雲林透過產官學攜手合作,打造農業觀光科技園區,並將資源積極投入農業智庫、農情資訊、地方創生等方面,讓智能科技充分融入農林漁畜業,起用全面e化的方式實踐。「縣府團隊會持續擔當『種樹者』,發揚永續信念,全面e化打造國際綠色城市。」張麗善指出,並邁向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打造出民眾與環境共融、「智慧創新」的永續繁榮。
高雄國家體育館全台獨家符合減碳趨勢
作者:ESG今周刊
英國搖滾天團Coldplay上11月11、12日在高雄舉辦世界巡迴演唱會,除了讓歌迷大飽耳福之外,演唱會更主打節能減碳、創新再造、回饋環境等永續理念,依循12項永續環境指標辦理。
高雄國家體育場,是全球最大太陽能整合體育運動場館之建築物,為台灣再生能源運用於建築科技的最佳典範。設計規劃國體場的劉培森建築事務所表示,高雄國家體育場由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豊雄設計,利用南台灣日照充足的地理環境優勢,導入建築整合太陽能光電板的概念,將8,844片太陽能板安裝在建物的屋頂結構體上,年發電量高達110萬度,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660噸。
同時也利用屋頂及草地進行雨水收集,場地水箱內設有13,000噸雨水儲存槽,作為園區內的綠化澆灌使用,以此達到水循環資源再利用的效果。,與Coldplay提倡永續環境的議題不謀而合。 這些設計皆完美呼應了Coldplay這次演唱會的永續理念,因此獲得Coldplay青睞、首選高雄開唱。
演唱會發放的LED手環,鼓勵民眾會後回收,據統計,高雄場在11日創下高達93%的回收率,排名全球第四,象徵高雄這座城市的環保永續精神,從場地到歌迷都身體力行地實踐。 藉由一次次成功的演唱會經驗,高市府將會持續給予最佳行政協助,維護好場館環境,歡迎更多國內外巨星都來高雄開唱。
綠盟「ESG檢測儀」輕鬆現形
作者:環境資訊中心
許多企業將ESG納入公司政策,不過CSR報告書厚厚一本,有時還需付費取得,就有不少人納悶,企業到底是不是「玩真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曾虹文表示,企業減碳及永續發展資料分散在不同網站、甚至隱藏在厚厚的CSR報告書中,不易分析、比較,有時候還得付費才能掌握部分資訊。
「ESG檢測儀」則是免費、公開、透明的資料庫,數據取自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碳盤查等公開資訊。民眾能夠快速掌握企業ESG各項指標的真實表現,並在相同行業間進行指標排序。對於企業而言,則可以比較自家與同產業其他公司間的落差,找到尚有改善空間的項目。經過人工整理建檔,讓民眾輕鬆掌握企業的永續實績,企業也可與同業比較,找出改善項目。
「ESG檢測儀」的指標分為「環境」、「社會」、「治理」三大類。環境面有碳排放、能源消耗、用水量、污染管理、環境違規等指標;職災、工安事故、違反勞基法、性別比例則屬於社會面;治理面則有ISO認證、稅務透明度等指標。「現階段行業別涵蓋水泥、石化、紡織纖維、化工、鋼鐵、半導體、光電等七種,收錄企業達上百家。
今年5月初,環保團體已經透過「ESG檢測儀」的資料分析出「2020年十大碳排企業」,未來透過網站,民眾還可以進一步監督規避責任、或承諾減碳的企業,並檢視企業距離淨零排放目標還有多遠。許多投資人支持ESG也能透過「ESG檢測儀」檢視企業是否只是漂綠、做表面功夫,讓資金流入真正致力於永續轉型的企業。而台灣的企業不應止步於公關宣傳及各顧問公司引入的國際標準,而是須檢視實質經營策略如何扭轉褐色經濟。
「透明足跡3.0」推動環境資訊公開 募資正式起跑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五年前開始「透明足跡」計畫,目標在推動環境資訊公開、強化政府污染治理機制,並驅動企業負起永續責任。
「ESG檢測儀」則是宣告「透明足跡3.0募資計畫」上線,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表示,「ESG檢測儀」部分介接於政府公開資料,但更多的資料是從一本本厚重的CSR報告中整理建檔,再加上未來將持續擴大行業別與企業家數,需要大量時間及人力。
中研院携台電推「去碳燃氫」是什麼
作者:遠見雜誌
面對全球減碳、能源轉型的重大挑戰,如何去碳燃氫才是關鍵,讓氫能發電創造出來的是無碳電力。氫能的高熱質、零碳排特點,早已成為世界碳排救星。根據國發會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我國也訂出了在2050年氫能發電的占比達到9%~12%。但當前提煉氫的方式不盡理想,中研院研發的「去碳燃氫」發電,將為台灣氫能發電找到出口。
中研院攜手台電,11月14日發布「去碳燃氫」發電技術。最快今年底前,靠這套系統產出的氫氣,將用於興達電廠燃氣混氫發電示範計畫,距離商業化已經不遠了。
去碳燃氫發電6大優點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這套「去碳燃氫發電」將天然氣去碳產氫,是以台灣發電占比最高的天然氣發電為目標。目標之一要讓台灣的天然氣發電轉型,目標之二則要具備創新氫能發電。
而「去碳燃氫」發電的6大優點,分別是:
產出淨能源是投入能量的6倍。
投入能量是電解水耗能的1/7。
產出無碳電量是投入電量的3倍。
產出工業原料、備用能源碳黑。
淨利高於天然氣加上碳捕捉的成本。
不需產純氫再混入裂解比例,可分階段逐步提升。
此外,去碳燃氫設備可建置於發電廠,即時就地發電,避去儲存與運輸氫氣帶來的問題。若能與天然氣蒸汽重組技術,產氫過程所需能量減少近40%,且不會產生二氧化碳。而目前包括德、美、澳等國也相繼試驗將其作為產氫來源之一,並應用在發電領域。
歷時2年研發,目標開放技轉中研院表示,早在2年前中研院就提出此這項技術,一直到今年2月,與台電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去碳燃氫發電,幾個月下來,成功讓天然氣裂解製氫燃燒發電技術跨出實驗室,串接商用小型發電機組,證實此項技術能接軌既有發電系統。
台電這套65kW混氫型微氣渦輪發電系統,是2022年耗資約千萬引進,也是國內第一套專門用於天然氣混氫發電特性相關測試研究的設備,將有望改善與升級我國現有天然氣發電廠,在未來導入混氫。除了台電,中研院也希望未來技術轉移給有意發展氫能的民間業者。 掌握氫能技術,不僅是能源自主的時代來臨,也是實踐減碳排,為地球盡一份心力的重要成績單。
發表迴響